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我的博客

青江水客的家

 
 
 

日志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2016-01-04 07:08:42|  分类: 甘肃旅游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水车园里依然游人如云。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或者翻车。是黄河边的农民取河水灌溉的主要手段。水车在南方是很普通的农具,而在偏远的兰州地区,早先是没有水车的。水车的普及,要归功于一位知识分子的“技术引进”。

明嘉靖五年,有一位兰州书生段续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政坛。此人在南方做官,倒不曾搜刮民财,而是对湖广地区的木制水车发生了兴趣。他将水车绘成图纸,退休之后,带回了兰州。

老段同志退而不休,搞起了水车试制工作。嘉靖三十五年,此公终于做成了水车,安装在黄河北岸,灌溉附近的六百亩菜畦果园。从此这片地方就被称为“水车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岸农民纷纷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介绍,五十年代时,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黄河两岸共有水车350多轮。兰州城的黄河两岸,水车多达252轮,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成为真正的“水车之都”。

凭借水流本身的动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确实是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所以,水车园是“科学发展观”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见证。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水车园里还有一座水力磨坊供游人参观,还有一些古代的人力水车供游人,特别是儿童体验人力车水之艰辛。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园内还有一写描绘兰州民俗的雕塑。诸如“灰豆子”、“酿皮子”、“热冬果”、“甜醅子”和“兰州拉面”等各类食品摊贩的场景,都很惹人喜爱。尤其是最后这座西北汉字蹲着吃面的情景,土气十足,很接地气。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2015年甘肃青海之旅——兰州水车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西北人——也有扩大到整个中国人的——为什么喜欢蹲着吃饭,还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认为是体现了朴实,也有说是为了适应环境。但无论如何,这种习惯来源于最初的贫穷!

西北地区穷人吃饭,大多只是一碗面,最多再夹一块咸菜。捧着大碗吃面,确实适合蹲着吃。有时三三两两,边吃边聊,随时站起来,交换聊天对象,比起坐桌来,方便多矣!

然而,时代在进步,生活条件在改善。蹲着吃饭应该被视作是一种落后。有些人,明明有桌子凳子,也要蹲在凳子椅子上吃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本人以为,应该大力宣传破陋习,立新风,树立良好的国人形象!

 

离题远了。看完水车园,已是万家灯火。回到酒店,结束了一天的游览。

  评论这张
 
阅读(509)| 评论(1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