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集福寺,再坐一站路,是普寿寺。
普寿寺始建于金代,清光绪年间,由蒙古喇嘛云登重建。寺庙竣工时,正逢十三世达赖喇嘛朝台,于是将此庙献给了达赖。那时,达赖就住在这所寺院中。达赖在寺院讲经达半年之久,所以本寺也被称为“讲经普寿寺”。
文革中,寺庙被五台山医院所占,寺内的佛像全部被毁。1991年,五台山医院迁走,这里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普寿寺同时作为佛学院。
新建的普寿寺佛学院不对游人开放。我们过其山门而不能入。后来在灵鹫山腰,拍摄了一张普寿寺全景,算是交代。
从普寿寺南行不远,来到了七佛寺。
七佛寺始建于北宋,明代成化二年重修。清代雍正年间,由菩萨顶喇嘛重建,并改为喇嘛庙。文革期间,七佛寺受到极大破坏,一片残垣断壁,惨不忍睹。现在所见,为近期重建。
路边是七佛寺的四柱三门木牌楼,穿过牌楼,是上山的坡道。上到坡顶,见了七佛寺的新山门。七佛寺座西向东,山门紧闭,出入都在南院。
进入南院,正面是七佛殿。寺名七佛,就是因为七佛殿内供着释迦摩尼以及释迦摩尼之前的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以上七佛,称为过去七佛。过去七佛是小乘佛教的崇拜对象。在大乘佛教的寺庙中,较少有过去七佛。
汉传佛教认为,只有一位过去佛——燃灯古佛。“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摩尼和“未来佛”弥勒,组成了“三世如来”,也称为“纵三世佛”。
我们一直有个疑惑:既然佛教是释迦摩尼创立的,怎么会有比释迦摩尼更早的佛?
我想,答案也许是这样的:佛教的教义和佛早就存在着,而释迦摩尼只是第一个发现了他,并且把这种教义传播到了人间。
接着而来的问题是:既然毗婆尸佛是第一个佛,那么在毗婆尸佛之前,并没有佛,也没有佛教的真理。因而,在佛教那里,真理有一个时间上的起点!
真理是客观存在,不管是否被人发现。如果真理有起点,那么与之共同存在的宇宙也应该有一个起点。所以真理并非永恒,宇宙也并非永恒。这一点,与现代科学的发现是一致的。
离题太远,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七佛殿外有一口大铁钟,铸于明成化二年。还有一块道光年间用多种文字刻成的石碑。殿前的石狮子,年代似乎也很久远。这些是在寺庙中硕果仅存的文物。
寺庙南面有塔院,塔院内耸立着一座汉白玉的宝塔。塔高七层,为六角形。宝塔虽为新建,看去却极为粗糙。
向南走去,见坡地上立着一尊高大的文殊塑像。
然后到了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大殿——大雄宝殿。大殿旁的空地上,散落着一座经幢,不知道是不是资料上介绍的大宋元丰年的八角石经幢。
大殿之前为观音殿,在前面是天王殿,天王殿的背面是倒座的韦陀殿。再往前便是在寺外看到的山门。
匆匆走了一遍,感觉实在一般。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新建的这些寺庙,与后来参观的几座诸如南山寺这样民国时期所建造寺庙之精细程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两相比较以后,真不知做何感想!
从七佛寺出来,路口乘公交车在殊像寺下车,去参观殊像寺。
评论